首页
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媒体工程学院学生代表前往景园社区参加听老党员讲党课活动

6月24日下午,媒体工程学院各团支部师生代表、青马班学员一行40余人,共同前往白杨街道景园社区,寻访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周松根,聆听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我的牙齿是假的,头发是假的,但我的党徽和心是真的。”周松根指着胸前的党徽动情地说到。

周松根,与共和国同岁,于睁眼的第一瞬间便能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或许正是这种奇妙的缘分,周松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共和国的光辉事业。

周松根是从70年代开始参与围垦工作的。那时,下沙的土地几乎都是盐碱地,饮水问题无法解决,且土地寸草不生,不适宜庄稼种植。周松根作为农业大队的负责人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一人不远千里奔赴河南,联系、协调开封和洛阳两地的拖拉机厂,希望两厂能够调拨一批拖拉机装备,为钱塘的围垦事业奉献力量。历时数月,从盛夏至寒冬,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周松根的不懈努力下,这批关键的装备终于运抵钱塘江畔,为下沙围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松根对于开垦那天的场景记忆犹新:“拖拉机排成整齐的队列,缓缓向前开进。群众擎着红旗,昂首行进在拖拉机的旁侧。在他们身后,是被规整了的肥沃土地,几架飞机播下成片的种子。群众挥舞着的红旗,既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又能够为飞机指引方向,一举两得。”靠着这样热火朝天的干劲、拼劲,在以周松根为代表的一代代拓荒人的不懈努力下,下沙片区成为企业竞相入驻的希望热土。

2000年,为钱塘建设事业奉献一生的周松根光荣退休。本该颐养天年,周松根又一次选择将余热奉献给脚下的这片热土。

在他所在的景园社区,有一支义务巡逻队。成立初期,因为是义务巡逻,没有报酬,没有居民愿意参加。周松根得知后,第一个带头报名参加义务巡逻,还引导、鼓励其他退休党员同志一同加入这支队伍。在他的示范引领下,景园社区的义务巡逻队逐渐形成了每周轮值一次的传统。周松根身为这支队伍的带头人,一干就是十几年,风雨无阻,从没有因事、因病中断过。

年轻时,周松根“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铲一锄地将贫瘠的下沙盐碱地打造成孕育梦想的沃土;如今,虽然已不再年轻,但周松根依然凭着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感和那个年代独有的艰苦奋斗精神,继续守护着这片他热爱的土地。如今,下沙片区已经成为钱塘区招商引资的重镇,并逐步发展为杭州东部的重要经济引擎。“下沙”二字已经成为彰显杭州活力的代表。在这些金光熠熠的成绩背后,饱含着的是无数“周松根”们的努力与奉献。

周松根希望新时代的青年能够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传承好红色基因,并勉励青年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拼搏进取,主动担当作为。

唯有留住红色记忆,方能凝聚未来前行力量。站在前辈们用汗水浇灌出的土地上,同学们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身处这片来之不易的创业热土,我们只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为这个时代多创造一些价值,才能不负青春。同学们的目光里,也流淌着同样的坚毅。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聆听了钱塘历史,感悟优秀共产党员精神的同时,学习到了忠诚和坚守。钱塘江畔,一代又一代的“少年”,接力奋进。唯有信仰,不惧时光;初心不渝,为梦并肩。